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长6.75、宽2.2厘米 1955年叶叔重先生捐 捐赠 青玉,有白色沁,残留红色涂朱。玉鱼扁平,嘴有小孔,两面阴线刻出鱼眼、鳃、背鳍、腹鳍等轮廓线。脊背部还刻划一道道斜线。鱼体身厚边薄,雕琢得十分精细。 玉鱼是商代动物形象玉饰中最常见的一种。如安阳小屯就曾发现数量众多的玉鱼,说明当时人们以鱼为吉祥饰物。 (王俪阎)
新石器 良渚文化 1984年浙江余杭钟介出土 直径17.6厘米、孔径5.2厘米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征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经常与琮、钺等构成固定的玉器组合。《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与“好”分别指代玉器的实体与中心孔。良渚文化的玉璧多为规整的圆形,中心孔径小于器体,在璧类器物中比较典型。除了礼器功能外,璧还是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商 长4.7、宽2.1厘米 1955年叶叔重先生捐 捐赠 深褐色玉。鱼形扁平,前部较夸张。吻部作前伸喇叭形,体宽,尾粗短。两面对刻眼、背鳍、尾线等轮廓。鳞及腹鳍用简单的直线表示。鱼鳃上凸起处钻孔为穿,以便系配。 (王俪阎)
商 长5.1、宽2.1厘米 1981年 章立凡先生 捐赠 鹦鹉扁平,勾喙,头冠雕刻成锯齿状扉棱,短翅,长尾,枝头站立状,钻孔为眼,两边对刻出翅膀轮廓。剪影式的造型,抓住了鹦鹉侧立时的特征,十分生动。 玉鹦鹉是商代动物形玉饰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雕刻精美,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其共同特点。 (王俪阎)
商 长4.2、宽1.9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捐 捐赠 玉龙扁平,有黄色沁,身曲蜷呈半环形,两边对刻眼,半角,前肢等轮廓线。两半角合一整角,背部钻孔为穿。造型简洁有神。 臣字眼及蘑菇形角是典型的商晚期龙纹所具有的特征。(王俪阎)
新石器 良渚文化 直径12.6厘米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征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经常与琮、钺等构成固定的玉器组合。《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与“好”分别指代玉器的实体与中心孔。良渚文化的玉璧多为规整的圆形,中心孔径小于器体,在璧类器物中比较典型。除了礼器功能外,璧还是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良渚文化的反山墓地,大墓内玉璧最多可达数十件,它...
新石器 径7.4、厚1厘米 1981年 章立凡先生 捐赠 镯身较宽,内壁平直,镯面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相同的带状纹饰四组。每组沟内阴刻细线回纹。回纹之间用纵横交错的直线纹分为五组。与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所刻纹饰相似。 镯大致可分臂镯和腕镯两类,多见于南方诸文化,如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即己出现,崧泽文化较为多见,良渚文化则相当普遍。 (王俪阎)
新石器 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 宽7.3厘米、高4.7厘米 琮是良渚文化最具特征的玉器之一,集宗教、装饰、仪礼和权力于一体,是礼器的核心。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琮作为重要的随葬品与璧、钺等玉器成套组合。良渚文化琮分圆形或内圆外方形,单节或多节等不同形式。外部凸面上一般雕饰形态各异的对称兽形神面纹,刻划手法以阴线为主,辅以浅浮雕,呈现出立体纹、地纹和装饰纹于一体的“三...
新石器 良渚文化 1972年浙江余杭钟介出土 高5厘米、面长7.5厘米、射径7.7厘米、孔径6厘米 琮是良渚文化最具特征的玉器之一,集宗教、装饰、仪礼和权力于一体,是礼器的核心。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琮作为重要的随葬品与璧、钺等玉器成套组合。良渚文化琮分圆形或内圆外方形,单节或多节等不同形式。外部凸面上一般雕饰形态各异的对称兽形神面纹,刻划手法以阴线为主,辅以浅浮雕,呈现出立体纹、...
第二届浙博“观众节” 博物馆展示大千世界,博物馆连接过去未来。 一句“让国宝活起来”,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成为近来影响全国的文化盛事。在节目中,流量明星、实力演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讲解员、建筑大师、法务工作者这些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因来自全国九大博物馆的国宝而汇聚一堂,在赞叹古代工匠智慧及其背后故事和情怀中,文物“活”了起来,方法“潮”了起来,观众“燃”了起来。 党...
在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长春市博物馆用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利用自身优势,认真讲好“中国故事”,来自长春市的24家博物馆齐聚伪满皇宫博物院,共同成立长春博物馆联盟。伪满皇宫博物院当选为长春市博物馆联盟成立后的首个理事长单位。 长春市博物馆联盟成立后,将在成员单位之间建立紧密的纽带关系,联盟以文化担当、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繁荣文化、服务民生为目标,...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个颇具“互联网+”意味的主题,无疑给或古老或专业的各大博物馆提出崭新的命题——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连接”作用,探索新方法,吸引和服务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新公众。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逛博物馆,除了常态化展览,泉州有15家博物馆推出近40项活动,涵盖互动游戏、文化展示、文物展览、免费鉴宝、学术讲座等丰富多...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40多万余件。常世峰摄 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这是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现有可移动文物近42万件(套)。近年来,洛阳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目前建有博物馆66家,博物馆已成为洛阳的文化新地标。 展开洛阳的博物馆地图——一座座宝库内涵丰富,代表不同时期的文化印记,蕴藏着厚重的河洛文...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围绕今年的“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主题,我省300多家博物馆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及展示教育活动。 据介绍,5月18日,由省文物局、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主会场活动,将在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拉开帷幕。为体现特色,主会场活动以“让红色文化融入血脉”为副主题,希望借此勉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指的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在网络化组织或社会中的多样性交流方式。这一主题体现着博物馆方面穷则思变、与时俱进的决心与观念。作为互联网世界中的一员,现代博物馆已不再满足于“被连接”,正积极寻求主动连接他人的可能性。 1905年,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在家乡江苏南通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